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1955年6月创刊,是一份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有学术品味和影响的中医药学专业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期刊”。本刊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目标,既要全面展示上海地区在中医药基本理论、临床医疗、实验研究、养生康复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也适当兼顾广大基层临床工作者对提高中医药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技术的需求,在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上精心组织选题,精编刊物,以倡导新思路、新导向、新内容的“海派”风格,遵循“读者至上”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编辑方针,继续成为广大读者“开卷有益、拓展思路”的挚友。本刊注重栏目的设置,因为它既是从事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作者、读者与编辑进行交流的“眼睛”,更是我们共同辛勤耕耘的“园地”。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上海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13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76/R

邮发代号: 4-1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5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刊物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上海中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1334
  • 国内刊号:31-127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生物医学核心刊物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12期文章
  • 逐瘀清热化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5例

    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近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素体虚弱病程迁延所致,有的继发于较严重的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

    作者:陈卓;周熙艳;宋娟 刊期: 2007- 12

  • 中药复方转移因子对SiO2致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转移因子对巨噬细胞接触SiO2颗粒后分泌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入1ml灭菌的SiO2颗粒溶液,随机分为中药复方转移因子低剂量组、中药复方转移因子高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并预相应的药物干预.第l~6天分别抽取腹腔液,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白细胞介素-8(IL-8)在用药5d后其含量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IO......

    作者:李玉虎;程国强;张辉;郑晓雯;侯庆萍;章晓鹰 刊期: 2007- 12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表达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球囊拉伤加高脂饮食12周建立兔AS模型,通心络胶囊组、辛伐他汀组分别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对照组仅予普通饲料,共2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间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和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斑块内VCAM-1和ICAM-1的表......

    作者:刘艳;张蕾;张运;燕芳芳;刘运芳;鹿晓婷;刘文斌;赵玉霞 刊期: 2007- 12

  •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氧自由基调节机制的研究概况

    综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氧自由基累积过剩且不能被抗氧化剂中和清除,能诱发脂质过氧化等一系列损害机体的作用,从而参与了PD的发生和发展,终导致神经元的死亡.中医学认为PD的发病关键是肝肾亏损、肝风内动,而痰、瘀、火为其发病的促发因素,病位在脑髓.中医药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障碍和日常活动,不同程度地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其......

    作者:杨强;张秋娟 刊期: 2007- 12

  • 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起的急慢性肾损害进展

    探讨了马兜铃酸的生化特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对含马兜铃酸中药致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临床与病理表现、以及诊断与防治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以期提高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并进一步加强中草药肾毒性机制和治疗措施的深入研究,使中药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

    作者:张金元;王巍巍 刊期: 2007- 12

  • 中药超大剂量应用历史及现状

    中药超大剂量应用是一种常见现象.从中药剂量应用历史及现状探讨中药剂量超大剂量应用的缘由,思考当今中医处方用药剂量的原则.......

    作者:程先宽;韩振蕴;范吉平;陈志刚 刊期: 2007- 12

  • 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论述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一是说明五类物质存在及其运行的次序,二是说明物质的属性及其归类标准,三是说明事物之间的相应联系.阐述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勾画人与自然相应的五行模式表,论述递相生克、生克互涵、五行互藏为五行的三种形式.五行学说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表现为:指导养生保健,控制疾病传变,确定治则治法,启迪脏腑用药,指导临床诊治.......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07- 12

  • 中药相对配伍之探析

    提出中药相对配伍的概念,阐明其作用,举例论述了其所包涵的八种形式,指出运用时的四点注意事项.旨在揭示中药配伍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药物的功用,应对复杂证候,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魏道祥 刊期: 2007- 12

  • 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药性具有多维性的概念.中药药性多维性是指中药药性诸多要素集合决定中药效能的特性.药性的多维属性是中药具有多功效的内在依据,它们之间存在着和性效异同的离合关系;药性多维性与病证病机多维性相统一.中药药性-功效-病证之间的相互关联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中药药性多维性的认识对临床准确地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药性的现代化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琦;谢鸣 刊期: 2007- 12

  • 《伤寒杂病论》对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学术思想对当今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其诊治经验.结果《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思维,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以及古方新用,化裁变通等,均适合治疗各种肿瘤.结论张仲景丰富的理法方药对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沈小珩;周菲 刊期: 20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