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主办,1955年6月创刊,是一份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有学术品味和影响的中医药学专业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期刊”。本刊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目标,既要全面展示上海地区在中医药基本理论、临床医疗、实验研究、养生康复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学术水平,也适当兼顾广大基层临床工作者对提高中医药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技术的需求,在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上精心组织选题,精编刊物,以倡导新思路、新导向、新内容的“海派”风格,遵循“读者至上”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编辑方针,继续成为广大读者“开卷有益、拓展思路”的挚友。本刊注重栏目的设置,因为它既是从事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作者、读者与编辑进行交流的“眼睛”,更是我们共同辛勤耕耘的“园地”。                

水中珍珠芡实:脾肾双补的千年智慧

时间:2025-08-15 11:57:18

在中医的智慧中,许多食材与药材的界限并不分明,芡实便是这样一种兼具美味与疗愈力的存在。这颗沉睡在池塘底的“水中珍珠”,以其甘涩平和之性,悄然滋养着现代人疲惫的脾肾。

健脾益肾:脾虚肾弱的双重守护者

芡实归脾、肾二经,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既能修复贫瘠的土壤(脾胃),又能浇灌深层的根系(肾脏)。对于长期腹泻、食欲不振的脾虚人群,芡实中的淀粉成分如同给肠道贴上一层保护膜,减轻刺激。搭配山药、莲子煮粥,便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健脾黄金三角”,尤其适合术后体弱者缓慢恢复消化功能。

而针对肾气不固导致的遗精、夜尿频多,芡实则像一道天然闸门。其固涩之力与金樱子配伍(如水陆二仙丹),能有效收敛肾精。现代研究更发现,芡实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可提升男性生殖功能,肾虚者用芡实与黑豆、核桃炖汤,相当于给肾脏穿上防锈铠甲。

固涩止带:女性湿重烦恼的天然调节剂

潮湿季节里,许多女性常被清稀白带困扰,这往往是脾肾两虚导致的水湿失控。芡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既能像吸水的海绵般收敛湿浊(通过黄柏等配伍),又能像暖炉般温煦脾肾阳气,从根源减少湿气产生。一碗芡实薏米红豆汤,便是南方梅雨季的食疗验方——薏米利湿、红豆活血,而芡实负责锁住营养不流失,三者协作如同给身体安装除湿循环系统。

养心安神:被忽视的睡眠调节潜力

虽然“养心安神”并非芡实最显赫的功效,但其富含的钙、磷等矿物质能稳定神经传导,像给大脑递送天然镇静剂。对于因脾胃虚弱间接导致的失眠(中医称“胃不和则卧不安”),用芡实与桂圆、红枣炖成甜羹,既能补益心脾,又能通过改善消化间接提升睡眠质量。日本学者还发现,芡实支链淀粉的缓释特性可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减少夜间觉醒。

食用禁忌:珍珠也有棱角

这颗“水中珍珠”并非人人适宜。其收敛之性对便秘者如同加重锁链,肝火旺盛者误食可能胸闷如堵。现代过敏研究更提示,芡实蛋白对部分人群可能引发荨麻疹,初次食用建议从10克以内开始。产后妇女需谨慎,固涩作用可能干扰恶露排出——这恰是中医“闭门留寇”理论的生动体现。

从李时珍笔下的“婴儿食之不老”到现代实验室验证的抗氧化数据,芡实用千年时光证明:真正的养生智慧,往往藏在最朴实的餐碗里。当清晨的芡实粥氤氲升起热气,我们喝下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剂温柔的身体哲学。